吸管妞導(dǎo)語
初冬正是義烏紅糖飄香季,紅糖作為義烏著名特產(chǎn),承載著義烏“雞毛換糖”的厚重歷史。從明末清初開始,義烏人就開始走街串巷,用“雞毛換糖”換取蠅頭小利,這也是義烏人最早的經(jīng)商啟蒙。“雞毛換糖”精神激勵著義烏幾代人,也推動著義烏成為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城。
今天和大家分享系列第三篇:
很多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都會搞不懂,為什么當(dāng)時義烏人要拿“雞毛”去換糖?這個“雞毛”有什么用?
其實,雞毛的用處還是挺多的!
從1979年開始,我跟隨著爸爸在江西弋陽開始挑貨郎擔(dān),每個春節(jié)能換回來幾千斤的“雞毛”我們會把換回來的“雞毛”暫存在老表家里結(jié)束后再用板車?yán)交疖囌就羞\(yùn)回義烏。
挑出漂亮的“雞毛”,賣掉貼補(bǔ)家用
剩下的“腳毛”經(jīng)過處理后作為肥料
把漂亮的雞毛挑出來拿到東陽南馬鎮(zhèn)賣掉后,剩余的雞毛主要是用來“塞秧根”,也就是義烏農(nóng)民種田的一種施肥方法。在那個年代,化肥比較罕見,也很貴,由于義烏地薄缺少肥料,我們會將這些腳毛裝在麻袋里,集中拿到戶外用絞刀絞碎,絞成一寸后再裝到麻袋里。
把漂亮的雞毛挑出來拿到東陽南馬鎮(zhèn)賣掉后,剩余的雞毛主要是用來“塞秧根”,也就是義烏農(nóng)民種田的一種施肥方法。
在那個年代,化肥比較罕見,也很貴,由于義烏地薄缺少肥料,我們會將這些腳毛裝在麻袋里,集中拿到戶外用絞刀絞碎,絞成一寸后再裝到麻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