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毛鴨毛甲魚殼收啊~
手搖撥浪鼓,嘴里吆喝著,
這是“雞毛換糖”人挑貨郎擔(dān)的場景……
義烏的“雞毛換糖”精神街知巷聞,
然而作為其內(nèi)涵之一的“出六進四”,
可能只有老義烏人還能記得。
這不,近日,義烏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田野先生專程來到“雙童”,了解末代貨郎樓仲平的“雞毛換糖”故事,并以樓仲平的“雞毛換糖”經(jīng)歷改編了“我和我的祖國”融媒微劇《出六進四》。
雞毛鴨毛甲魚殼收啊~
究竟樓仲平是如何詮釋義烏人的老規(guī)矩“出六進四”?一起來看看吧!
《出六進四》以樓仲平“雞毛換糖”經(jīng)歷改編
番外:“出六進四”其實是義烏方言“出六居四”
14歲時,樓仲平便跟著父親去江西弋陽“雞毛換糖”。在跟隨著爸爸挑貨郎擔(dān)的過程當中,樓仲平也學(xué)到了很多東西。
“比如說,在換雞毛時,原本給小孩兩顆糖,爸爸會再多給小孩半塊碎掉的糖;有些人過來換紐扣,原本說好十顆紐扣,爸爸會再多給一顆…… 這樣一來,村民們就會記得我們的好,就算下次別的貨郎經(jīng)過這里,他們也不會把雞毛給別人,而是留著給我們?!?/span>
“后來我才理解這是義烏商人特有的品質(zhì),用義烏方言說就是‘出六居四’,做生意多給別人一些,要先想別人(利他經(jīng)營),超越顧客的期待,讓顧客占點便宜,別人才會更愿意和你做生意,生意才會越做越好。
雖然現(xiàn)在義烏人早已不從事‘雞毛換糖’,但無論做生意還是辦企業(yè),都延續(xù)了這一價值觀。這實際上也是義烏能發(fā)展得越來越好的深層原因?!?/span>
怎么樣?看到這里,你明白義烏精神“出六進四”的意涵了嗎?快和身邊人分享吧!